某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的负责人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我们当前获悉的最新信息是,自主定价系数即将放宽至0.5至1.5的区间。然而,关于这一变化的具体实施细则,目前省级和市级协会尚未出台相关文件,因此我们仍需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导。”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下发的《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放宽保险公司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实施时间原则上不晚于6月1日。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调整后,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更大,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化定价,但这也对保险公司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比亚迪财险获批在全国八个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的消息也引发热议。市场期待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市场,能够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贵、投保难”问题。
出险率高赔付率高
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今年续保时,保费出现明显上涨,也有车主反映即使没有出过险,续保保费也比前一年高。
“我的车在2023年时出过一次险,开销1500元,今年续保时,保费大幅上涨。”北京一位比亚迪车主说,“2023年的保费是3000元,今年保险公司报价超过5500元,第三者责任保险保费较去年翻倍。”
有类似经历的并非只有该车主一人,还有车主表示,未出过险的车辆在续保时也出现保费上涨情况。“我的车开了两年多没有出过险,第一年保费6000多元,第二年4500元,今年续保时联系了几家保险公司,报价基本都在6500元以上,贵的甚至达到7000元。”另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
保费高的背后,是新能源车险出险率高、赔付率高,承保主体保险公司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新能源车险市场陷入“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两难困境。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数据来看,他们旗下财险公司2023年车险综合成本率有不同程度上升。比如,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9%、97.7%、97.6%,分别较上年增长1.3个、1.1个、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车险综合成本率上升与新能源车出险率高于燃油车有关。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从太保产险出险率来看,新能源车出险率比燃油车出险率高出一倍。
多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新能源车险业务面临一定的压力。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2023年,该公司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累计保费收入123.3亿元,但保单成本率较高,一直维持在110%左右。也有部分险企收窄新能源车险业务。某中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优势不大,不是公司近几年的重点业务。
为了缓解新能源车险发展难题,相关部门已多次出手。继今年1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后,金融监管总局4月向相关公司下发《征求意见稿》,就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机制、提升行业新能源车险经营水平等征求意见,要求实施时间原则上不晚于6月1日。
低风险客户保费有望下降
《征求意见稿》提出扩大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由原来的[0.65-1.35]调整为[0.5-1.5],这一调整引发行业热议。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后,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更大,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定价,扩大保障范围。在保费方面,风险低的客户保费有望下降,风险高的客户保费或上涨。
“影响新能源车险保费的主要因子有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其中,自主定价系数最为复杂,对于保费的影响占比也较高。”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后,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更大。上限提高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扩大新能源车险保障范围,过往被拒保车辆有望被纳入保障范围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表示,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以后,保险公司可根据不同消费者特点,制定不同的价格和调整机制。对于险企来讲,对风险的识别和定价就能更精准一些。从客户角度来讲,风险大的客户多交保费,风险小的少交保费,更显公平。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自主定价的放宽对保费均值影响有限,但会加大风险高低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确保兜底保障机制的实施。通过扩大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空间,保险公司原先可能不敢承保的风险,现在由于存在上浮空间,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从而让更多消费者愿保尽保。
此外,记者调研了解到,与家用车相比,商用车出险频率高、赔付率高,这也是导致新能源车险价格高的一个因素。上述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整体在80%左右。其中,家用车、商用车赔付率分别在75%左右、90%左右,商用车赔付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受出租车赔付率高因素影响。
针对新能源网约车投保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贴合市场需求,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
考验险企定价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扩大后,公司或进一步按照自身险种风控能力、业务结构、综合成本率等因素动态调整新能源商业险件均保费,承保利润率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但这也更加考验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需要进行更加精准地定价和风险管理。
郭金龙认为,由于新能源车迭代速度非常快,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技术迭代快,就意味着险企面对的风险提高。因为企业的保险产品是基于原来的风险进行定价的,而新风险没有纳入到定价体系当中。
另一位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暂时还未进行自主定价系数的调整,不过自主定价系数调整后,对各家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数据量越大的公司越能实现精准定价。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建议,保险行业应加强数据的开放、融合,提高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国寿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层面应加强新能源车险经营数据披露,便于行业主体开展新能源车险整体对标分析,把握行业新能源车经营发展和变化趋势;同时建议行业统筹加强与汽车产业、相关部委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补足保险行业数据短板,加强风险识别能力,为发挥定价等保险公司的独特优势奠定基础。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较为复杂,需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角度来考虑,需要监管部门、险企、车企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车险业务发展。
“新能源车险需尽快融入新能源产业链系统。”郭金龙表示,如链接车企和关键部件生产商,围绕三电系统等关键组成开发设计创新产品,在电池检测、线上服务、共享数据等方面与上下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打通新能源车险在理赔、查勘、定损、维修等多环节、全链条的痛点,才有望不断降低新能源车险的成本和定价。
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纷纷涉足保险领域,展开战略布局。最近,比亚迪财险成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将在全国八个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这一举措标志着比亚迪财险在车险业务上的进一步拓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的教授王国军对此表示,比亚迪进军车险市场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尝试。他指出,车企在车辆风险信息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车企能够将造车业务和保险业务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车险和车辆的市场份额。同时,车企的参与也将为市场带来更加个性化、精准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个性化、精准化服务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领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车险市场的布局无疑将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